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官宣"上车"!美的首发5款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机|压缩机

官宣"上车"!美的首发5款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机|压缩机

发布时间:2024-02-01 22:26:57

  1. 美的又要造车了!收购合康进军新能源领域
  2. 美的新收购打开造车想象空间
  3. 豪掷7.4亿收购新能源公司,美的再续“造车梦”?

一、美的又要造车了!收购合康进军新能源领域

家电巨头“美的”卷土重来,再次进军汽车行业。

“美的”大家都不陌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承包了很多家庭必需的电器。就这样一个家电行业大佬,不甘心在一片领域上发光发热,毅然决然跨界造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了...正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隔多年,“美的”卷土重来,又要造车了!

斥资7.43亿,美的进军新能源汽车

3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

交易完成之后,美的暖通约占合康新能总股本的23.73%,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间接控股股东。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合康新能除了高压变频器产品业务外,还包括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三大板块。由此可见通过资本收购,美的集团将业务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挤进造车大流。

风风火火的性格是美的企业没错了。

合康新能在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的布局主要以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畅的公司为主,三家公司“各司其职”。合康新能《2019半年度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以产品为核心,智能充电网络和租车网络为平台,打造合康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合康新能此前的布局将成为美的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础。

美的第一次进军汽车行业失败

事实上,这不是美的第一次进军汽车行业。

据了解,2003年美的集团第一次正式是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集团又先后风风火火地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美的客车昆明新基地和美的客车长沙新基地先后建成投产,形成两大全新制造基地,具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按当时来讲,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美的当时计划在3-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正期待大展拳脚的时候,美的的造车之路却戛然而止。2008年11月,美的汽车陷入停产危机,当时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美的造车项目。而黄晓明对外解释称,“投产汽车只是美的非主营业务的一个尝试,投资规模非常小,现在是美的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当然这只是漂亮的台面话,为什么会停止造车呢,怎么想,技术和资金都脱不了干系。

家电行业跨界玩造车,再起热潮

家电行业“跨界”玩造车,并不只有美的。在我国汽车行业火热发展的2003年前后,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纷纷宣布造车,行业内掀起了一股进军汽车业的浪潮。但是不到几年时间,这股浪潮演变成汹涌的汽车“大退潮”,技术不成熟是原因之一。比如美的的竞争对手奥克斯,曾在2003-2005年间短暂涉足过汽车领域,满腔热情敌不过现实的残酷,由于产销不佳、质量问题频出等原因,于2005年全盘撤出汽车制造行业。所以在当时来说,跨界造车颇不容易。

而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让家电业再次对汽车领域产生了兴趣。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颇受资本关注,于是家电企业试图在新能源汽车这火热市场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高举新能源汽车旗帜。

据了解,2016年美的集团就已经和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有业内人士表示,“家电企业进军汽车领域,除了造车之外,更多的是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相比起整车制造,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风险可控,家电企业还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

最后

汽车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造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次美的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否顺利造车,成为造车大军中的一员?只能说,拭目以待!

(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美的新收购打开造车想象空间

通过一桩价值7.4亿元的收购,美的集团将自己的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美的集团在日前通过公告对外表示,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下称“合康新能”)。收购完成后,美的将通过美的暖通拥有合康新能23.73%股权。公开资料显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包括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中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核心控制系统。此外,其业务中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链业务。在合康新能的主营业务中,节能设备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74.94%、17.44%、7.62%。

瞄准汽车产业链

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除了在工业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方面的优势以外,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上的拓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但是,美的方面并未有进一步说明,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布局,将为其带来何种新业务和新模式。

美的方面在回应记者的采访时也仅表示,“美的将按照有利于合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的原则,保持合康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此原则上,美的将综合考虑双方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互补性,制定最优的发展方案。”

那么,美的收购合康,除了其传统的业务之外,在新能源汽车以及产业链方面,将会有哪些想象的空间?

一是有可能将美的现有的空调业务整合到新能源车用空调的供应链体系之中。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梅松林告诉记者,空调的核心机理大同小异。比如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是由发动机带动的,而电动汽车和家用空调的压缩机是由电驱动的。因此,电动车的空调运行原理会比燃油车的空调更接近家用空调。同时一些外围件比如冷凝器、鼓风机等是相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向着电气化转型,对于空调制造商们,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

“个人乘用车以及客车的空调业务,对于这些客车制造商确实是一个机会。”于清教告诉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400万辆,还将快速增长,而整个空调市场无论是哪一个细分领域,都已经饱和。空调制造商想要进入更大的市场也可以理解。比如格力就在旗下珠海银隆的客车上,搭载了格力自己的空调系统。但他同时也强调,对于这些传统的空调制造商来说,要真正地分羹新能源车空调市场的蛋糕,其实也不容易。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非常复杂,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传统的空调制造商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认知都相对不足,比如要如何与现有的电子电器的电控去匹配,如何在节能效率上去做提升等。

所以“空调制造商要进入新的行业,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美的的方式,通过加持现有的新能源车的供应商,从而实现做大做强;或通过战略投资新能源车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梅松林认为。

想象空间不止于此

据合康新能的官网资料,其在新能源领域主要布局有合康动力、合康智能、合康电机、威康动力以及畅的科技几家公司。目前上述几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总成、核心部件制造、电机控制以及电液伺服电机系统的设计、atms热管理系统等关键领域都有布局。此外,合康新能新布局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新方向,并重点开发了燃料电池dcdc及电堆控制器两款产品。

此外,旗下畅的公司还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云平台及app应用等市场化领域都有一定的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美的进行资源整合,将空调业务打包进来,为车企提供更加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空调业务之外,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升级,智能汽车生态圈也是车企在着力打造的一个“卖点”,利用车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将其与美的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消费生态打通,可能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和想象空间。

业内很容易将美的此次收购与其十多年前的“造车”业务联系起来,其实对于美的这样的门外汉来说,造车门槛太高,反不如抓住机会,从产业链上万亿的大蛋糕中,分食一杯羹。

事实上,早在2016年,美的集团就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但双方的合作在业内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而通过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美的是否会加快对这一业务的探索,也有待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豪掷7.4亿收购新能源公司,美的再续“造车梦”?

跨界造车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前有格力迎难而上,后有戴森知难而退,ces2020上sony概念车亮相引发的热烈讨论,甚至盖过了不少汽车品牌的光芒,足以见得跨界造车的话题性。

不过这种话题性,似乎总带着些嘲弄——原因很简单,造车不是一件有钱就能做到的事情。

4年前,格力当家人董明珠打算以130亿元的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并募集资金97亿元用于珠海银隆的造车项目,结果却是收购失败;一度对外宣称2023年面世的苹果“泰坦计划”,如今也变得扑朔迷离;戴森造车“梦醒”,付出的代价是约20亿英镑。

一次次的失败,一个个巨额亏损数字,都在证明一件事情——跨界造车,真的不容易。

不过尽管有无数先行者“头破血流”,依然无法阻挡后来者的跃跃欲试,和那些深埋心中的“造车梦”。

比如美的集团。

早在2003年美的就开始进军造车领域,5年后因经营不善项目终止。时隔多年,最近美的似乎又想延续当年的“造车梦”,只不过这一次好像谨慎了不少。

二次进军“造车圈”

也许是在12年的那次失利中得到了教训,这一次美的没有像当年一样直接买下主机厂造车,而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

最近,美的集团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总价款为7.4亿元人民币。

待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美的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何享健先生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美的此次所收购的合康新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为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主要业务领域包含太阳能、光伏、风电、高压变频器、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运营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康新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上相关产品,已经与一汽、江淮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配套关系。

之所以称之为“稳妥的方式”,还有一个原因——合康新能业务中的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

高、低压变频器可以提升主营的空调业务,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能够再续“造车梦”,美的这次收购可谓一箭双雕。

尽管目前美的还没有透露下一步计划,但不难猜测的是,美的的“造车梦”还没有破灭。未来几年内,美的也许会先以合康新能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然后逐渐布局新能源,再续“造车梦”。

有了失利的经验,也多了谨慎的规划,“美的汽车”卷土重来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跨界许是无奈之举

其实回头看看这些跨界造车的“门外汉”,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不少企业都来自家电相关行业。

比如美的,国内家电业巨头之一;美的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克斯,也曾在2003-2005年间短暂涉足汽车领域;还有格力、戴森、苹果、创维,都是赫赫有名的巨头。

这不禁让人好奇,明明都是不愁挣钱的主,为什么还要跨界造车?

以前江湖君一直觉得,美的、格力们只是看上了汽车制造业的高额利润和稳定发展前景,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以空调行业为例,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为2.19亿台,同比增长6.7%;销售量为2.14亿台,同比仅实现6%的增长。

数据虽然晦涩,但不难理解他们的无奈——现在谁家里没有几台空调?

市场饱和销量放缓,竞争却一直存在,不少家电厂商只能祭出“降价大法”,即便降价代表着越来越少的利润,所以拓展业务成了当务之急。

而正在这些家电巨头苦恼之时,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最好的契机。政策红利,国家补贴,新能源汽车火热发展且备受关注,于是他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跨界造车之路。

不过无奈的是即便有着诸多便利,造车也终究不是易事。巨额的资金投入,庞大且复杂的制造体系,还有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定的问题。

一旦入局,无异于背水一战,要知道哪怕是同戴森一样及时收手,前期的投入损失也高得令人发指,但如果成功了,带来的收益也绝对值得一试。

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美的也许会再次失利,也许会止步于供应商,也许真的能再续“造车梦”,但无论结果如何,敢于去做的勇气足够令人钦佩。

如果真的有天能看到“美的汽车”下线,江湖君肯定会给它点个赞。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